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下属镇街道先锋网站:

烈山镇 | 宋疃镇 |  古饶镇 | 杨庄街道

当前位置: 首页 -先锋有声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⑪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57)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58)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我们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擘画。这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二〇一九年十月,我们党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这次全会,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9)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前进道路上,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60)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制度稳则国家稳。历史经验表明,经过长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之后,一个政权要稳定下来,一个社会要稳定下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而形成比较完备的一套制度往往需要较长甚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现在,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6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3)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丰富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治理中国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64)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紧密结合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干部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我们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

 

 

 

朗读者:高柳倩(淮北市传媒中心综合广播主持人)。

友情链接